首页 > 最新动态 > 2024“两展一节”主宾城市——湖北宜昌
最新动态
2024“两展一节”主宾城市——湖北宜昌
2024-06-0373




宜昌古称夷陵,因“水至此而夷,山至此而陵”得名,素以“三峡门户,川鄂咽喉”著称。清朝雍正年间改称“宜昌”,取“宜于昌盛”之意。宜昌是省域副中心城市,是“大国重器”三峡工程所在地。全市辖5县3市5区,国土面积2.1万平方公里,常住人口392万人,2023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5756.35亿元,人均突破14.6万元。近年来,宜昌蝉联四届全国文明城市、国家卫生城市,三次荣获全国综治最高奖“长安杯”,在湖北省率先进入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先后被评为国家森林城市、国家园林城市、中国十佳食品安全城市、中国诗歌之城、中国钢琴之城、十大秀美之城等。


宜昌人文厚重,拥有2400多年历史,是巴楚文化发祥地,是中华民族伟大母亲嫘祖,世界历史文化名人屈原,中华民族团结和平使者、古代四大美女之一王昭君的故里。三国时期的宜昌,是魏蜀吴争夺的焦点之地,是著名的三国战场,相关文化遗址达80余处。宜昌自古备受文人墨客青睐,留下了“李白三过荆门山”、“杜甫留宴下牢溪”、“白居易命名三游洞”等佳话。1876年因中英《烟台条约》被迫开放为通商口岸。1938年的“宜昌大撤退”,从宜昌抢运物资和人员到四川,被称为“东方敦刻尔克大撤退”。1943年发生在宜昌的“石牌保卫战”,是抗战的重大军事转折点,被誉为“东方斯大林格勒保卫战”。


宜昌山川秀美,处于第二与第三阶梯过渡地带,全域呈现“七山二丘一平”特征,是湖北“一江两山”(长江三峡、神农架、武当山)重要通道,坐拥长江三峡、三峡工程等不可复制的世界级旅游资源,拥有各类山水旅游资源747处,建成5A级景区4家,是中国优秀旅游城市、长江三峡国际旅游最佳目的地城市。宜昌生态空间比例达到70%,具有丰富的生物多样性,2022年被授予“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称号。


宜昌资源富集,流域面积30平方公里以上的河流183条,已建成三峡、葛洲坝、隔河岩、高坝洲等436座水电站,水电装机总容量达到2850万千瓦,年发电1405亿千瓦时,以全国0.2%的国土面积提供了7%的绿色能源。宜昌矿产资源丰富,已探明磷矿储量40.6亿吨,占全国15%、全省54.2%,居全国八大磷矿区第二位。已探明页岩气储量超5000亿立方米,被列入国家鄂西页岩气勘探开发综合示范区,有望建成全国第二个页岩气生产基地。


宜昌产业兴旺,近年来充分发挥磷的优势,着力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精细磷化中心,欣旺达东风、山东海科、楚能新能源等行业巨头纷纷重仓宜昌,宁德时代邦普循环已投产,天赐新材料、容汇锂电即将投产,一条涵盖正负极材料、电解液、隔膜的新能源电池材料产业链闭环加速形成。全市高新技术企业数突破1000家,居国家创新型城市第45名,入选国家知识产权强市建设示范城市。上市企业数达到15家。人福药业是亚洲最大的麻醉药品研发和生产基地。长江钢琴规模世界第三。安琪集团是亚洲第一、全球第二大酵母公司。宜昌是著名的“橘都茶乡”,是中国三大工夫红茶之一“宜红茶”的主要原产地,是全国最大的温州蜜柑生产基地,有“宜昌宜红(宜红工夫茶)”“宜昌毛尖”“宜昌蜜桔”“秭归脐橙”“清江椪柑”等知名品牌,培育了长盛川、稻花香、枝江酒业、土老憨、屈姑等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


2018年4月24日,总书记考察长江、视察湖北,首站到宜昌,开启了宜昌高质量发展新篇章。当前,宜昌正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湖北重要讲话精神,认真落实省委省政府部署要求,立足“大山大水大枢纽、强产兴城创典范”的特色禀赋和阶段任务,加快推动长江大保护典范城市建设成势见效,大力推进流域综合治理和统筹发展,探索建设三峡地区绿色低碳发展示范区,为湖北建设全国构建新发展格局先行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贡献宜昌力量。




点我访问原文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