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最新动态 > 【青年茶人说】刘思佳:不是年轻人不爱茶,而是我们要用他们听得懂、喜欢看的方式,讲好茶的故事
最新动态
【青年茶人说】刘思佳:不是年轻人不爱茶,而是我们要用他们听得懂、喜欢看的方式,讲好茶的故事
2025-11-135

青年茶人【识】

大家好,我是中国茶叶流通协会青年工作委员会副秘书长、哈尔滨大发商会会长、大发国际集团总裁刘思佳,同时也是国潮茶饮品牌“周大发”的创始人。这些身份,串联起我与“茶”的不解之缘——作为土生土长的哈尔滨人,我与茶的缘分,既始于对传统文化的初心热爱,也源于扎根东北茶产业的实业积淀,更饱含着探索传统茶年轻化表达的创新尝试。这让我既能以青年茶人的视角感受行业活力,也能以深耕者的身份见证北方茶产业的成长。


青年茶人【说】

从小,我就在大发茶城的茶香里浸润长大。在哈尔滨,茶叶曾是地道的“南方来客”,看着南方的龙井、普洱运到东北,被街坊邻里当作 “待客礼”珍藏,总觉得茶是件格外 “郑重” 的事。但这些年在茶城的经营,让我清晰感受到变化:东北人对茶的认知,早已从“待客礼仪”变成“日常必需”,从单一品类转向多元选择。大爷大妈会研究白茶的陈化,年轻人办公桌摆着冷泡乌龙,连夜市里都有茶做的冰饮......茶,正慢慢成为东北人生活里的“寻常烟火”。也是这份“日常”里的新变化,成了我创办“周大发国潮茶饮”的初心——让传统茶离年轻人再近点。传统茶很好,但年轻人需要“更懂他们”的表达。于是我试着将特色花草、鲜果、乳制品融入传统茶,用国潮风插画设计包装及品牌周边,甚至带着调饮配方去参加全国新茶饮大赛。去年几款创新调饮茶获奖时,我更加确定:不是年轻人不爱茶,而是我们要用他们听得懂、喜欢看的方式,讲好茶的故事。


青年茶人【望】

作为青年茶人,我始终认为:茶行业的生命力,在于代代相传的匠心,更在于生生不息的创新。前辈们守住了茶的“根”,从产地到工艺,把每片叶子的门道钻研得透彻;到了我们这代,更该学着为茶 “搭座桥”—— 既要守住 “真材实料” 的底线,让传统茶的底蕴不褪色;也要带着“因地制宜”的智慧,让茶融入当下生活。就像在东北,我们既要让南方好茶走进寻常百姓家,也要探索适合北方口味的新表达;既要让中国茶借着哈尔滨在东北亚的区位优势 “走出去”,也要通过文化交流让更多人“走进来”读懂茶。守得住传统才能立得住根,闯得出新意才能走得远,这是我对青年茶人使命的理解。

而作为中国茶叶流通协会青年工作委员会副秘书长,我始终觉得青工委应该成为一个“破圈”的平台,为行业注入青年活力。具体来说,有三个方向的工作设想:

一是“搭桥梁”。一方面架起“国内桥”,促进南北茶市互通有无 —— 组织南北青年茶人互访,把南方的精致工艺带到北方,也把北方的市场需求及时反馈给产区,让产销两端更精准地对接;另一方面架起 “国际桥”,借助哈尔滨等节点城市的区位优势,联动青年力量拓展海外市场,让中国茶更有活力地走向世界。

二是“赋新能”。年轻一代既要懂传统工艺里的 “慢”,也要懂市场迭代中的“快”。我们可以利用新媒体、新渠道为青年茶人发声,比如“青年茶人说”专栏,就是要让更多人看到我们对茶的理解不是守旧,而是创新;同时鼓励青年茶人学习新媒体运营、跨境电商等新技能,让茶在国内“潮”起来,在国际上“立”起来。

三是“扎根基”。联合院校、企业开设茶叶课程,做好茶知识普及、茶业人才培养,吸引更多年轻人走进茶行业,让“老手艺”有“新传人”;同时通过组织茶文旅研学、创新调饮大赛等活动,让更多人近距离感受茶的魅力,夯实行业发展的人才基础和群众基础。


在东北,在哈尔滨,我们或许离核心产区远一些,但这片土地对茶的热爱从未减少。我相信,只要我们青年茶人一起努力,冰城不仅能种出茶香温暖日常,更能让中国茶香飘向更远的地方!期待更多青年朋友加入我们,一起把中国茶的故事,讲给世界听。


【青年茶人说】 茶,不止于古韵悠长,更在年轻脉动中焕发新生。青年茶人扎根传统,却拒绝陈规;深谙茶理,更热衷实践。青年茶人说将带你跳出刻板印象,探索茶与潮流、设计、生活美学的奇妙碰撞。聆听新锐茶人的真实声音,分享不拘一格的冲泡灵感,见证茶如何融入现代日常,成为年轻一代表达态度与品味的生活方式。年轻,爱茶,敢不同——听青年茶人,说新茶事。听青年茶人心声,见证创新传承。


中国茶叶流通协会秘书处电话:010-66094156/4137

中国茶叶流通协会青年工作委员会电话:010-66094154

往期

精彩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点我访问原文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