雾锁青山孕灵芽
修水静卧于赣西北,地处赣、湘、鄂三省交汇之地,九岭、幕阜两山脉如翠屏般环绕。这里常年云雾凝聚于深谷,雾气缭绕于奇峰,雨量充沛,土壤肥沃。得天独厚的地理与气候条件,为茶树生长织就了天然的锦帐,千年茶韵便在此生根发芽。
一盏红绿润古今
修水茶以“宁红”“双井绿”双璧辉映。宁红茶条索紧结如黛,金毫隐现,汤色红艳似琥珀,入口鲜醇携花蜜香,自清代便远销欧美,赢得“茶盖中华,价甲天下”盛誉。双井绿则承宋韵风骨,芽叶柔嫩含毫,五代《茶谱》称其“制作极精”,欧阳修更誉之为“草茶第一”。更有青钱柳叶藏珍稀活性成分,金丝皇菊清心明目,共绘修水茶品质长卷。
茶链延伸富山乡
今日修水,茶产业已成为乡村振兴的“金钥匙”。全县茶园绵延23.2万亩,年产干茶7500吨,年产值逼近30亿元。线上销售打破地域壁垒,线下茶旅融合蓬勃发展。在宁红村万亩茶园中,采茶体验和茶艺研学蔚然成风;大椿乡春茶发布会以茶为媒,年创产值高达8000万元。这片绿叶,正逐渐化作富民强县的“绿色银行”。
三茶交响续华章
科技赋能茶产业,青钱柳多糖的降糖功效与黄酮的护心研究成果,使古树茶焕发出新的生机。茶文化深深植根于我们的血脉之中,“什锦相料茶”凭借“麻子盖面,菊花跑边”的独特待客礼仪,成功入选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而宁红茶制作技艺更是荣登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殿堂。政府出台《修水县做大做强茶产业实施方案》,通过建设生态茶园夯实基础、推行标准化生产提升品质、实施品牌化运营扩大知名度,使得千年茶香,正借助科技之笔、文化之魂、产业之脉,续写着万里茶道的新传奇。
千年茶香,氤氲着山川的灵秀,浸润着岁月的醇厚,更澎湃着时代的活力。它不仅是杯中佳茗,更是修水人世代守护的生态智慧、文化根脉与生活哲学。这片绿叶,正以科技为笔、文化为魂、产业为脉,在传承与创新的交响中,续写着万里茶道的新传奇,向世界传递着中国茶道的隽永芬芳与无限生机。一杯修水茶,品的是天地精华,饮的是古今风华,见证的,是绿水青山间生生不息的美丽中国故事。
(图片来源:修水县文化广电旅游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