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4日,首届“宜茶杯”宜红工夫茶斗茶大赛决赛在宜茶集团拉开帷幕。
2023年,湖北省发布了“茶十条”,其中在品牌优化、市场拓展等方面专门提到,通过举办茶事活动来展示宜红工夫茶等七个重点区域公用品牌的建设成效。
这场由宜昌市茶产业协会和宜茶集团共同主办的行业赛事,不仅是一场技艺的对决,也是打造这一重点区域公用品牌的实际行动,通过赛事来推荐和宣传宜红工夫茶,为传统茶产业注入新的活力与希望。
图丨2025首届“宜茶杯”宜红工夫茶斗茶大赛合影
工艺切磋
以“斗”促精,标准化引领产业升级
宜红工夫茶,作为湖北红茶的代表性品牌,拥有200余年历史,其“条索紧细有金毫、汤色红亮、滋味鲜醇带甜韵”的品质特征,是传统制茶工艺的活态传承。
随着消费市场对茶叶品质的要求日益精细化,如何推动工艺标准化、提升产品稳定性?成为宜红工夫茶规模化发展面临的关键命题。
图丨湖北省茶叶协会秘书长、大赛裁判长孙冰
当天上午,评审专家对初赛评胜而出的45份参赛茶样进行审评。
湖北省茶叶协会秘书长孙冰,担任大赛裁判长。他从茶叶外形、茶叶品质等几个关键因子对茶样进行逐一点评。
同时他建议,从品种改良、设备改进、工艺提升等方面,结合宜昌丰富的古茶树资源去探索优势、凸显产品个性。
图丨专家评审参赛茶样
省内先河
以“赛”促产,品质与市场双
此次大赛吸引了41家茶企携55个茶样参赛,覆盖宜昌市7个主要县市区以及恩施州4个县市区。
评审除传统的外形、汤色、香气、滋味、叶底五项指标外,还特别增加了广受大家欢迎的“人气奖”,意味着赛事不仅评选“最优茶”,也同时关注“最易推广的好产品”。
图丨消费者参与投票“最佳人气奖”
不仅如此,依托产销协议的全链路联动,宜茶集团进一步将赛事成果转化为市场动能。这次斗茶大赛,宜茶集团将对本次获得茶王奖、特别金奖和金奖的产品以双方议价的形式继续收购需要的原料,获奖单位将优先成为宜茶的原料供应商。
图丨颁奖仪式
此举改变以往为了比赛拿奖牌的传统做法,通过“斗茶”大赛找寻好的原料供应商,形成“以赛验质、以质定价、以价促优”的闭环,推动宜红工夫茶从“品质可靠”向“价值可显”跨越。
图丨斗茶大赛签约仪式
“这次活动内容十分具有创意。”评审专家团代表、湖北省农科院果茶所副所长高士伟给予大赛高度评价,“实实在在为企业谋福利,在全省开创了先河”。
他认为,宜红工夫茶要实现高质量发展,一是工艺标准化,稳定产品质量;二是要创新,开发具有市场潜力和市场受欢迎的新产品;三是延伸业务,与现在的新茶饮相接轨,调整产品结构。
图丨湖北省农科院果茶所副所长高士伟
融合发展
以“合”共赢,资源共享激活产业生态
此次大赛,最终评选出茶王1名,特别金奖2名,金奖3名。6个获奖茶品中,3个来自宜昌,3个来自恩施。
在下午的颁奖仪式上,宜茶集团品牌营销中心副总经理徐强向大家展示了茶王奖茶样“金毫显露、汤色琥珀”的特质,并宣布:“茶王奖与特别金奖的获奖茶样将被打造成‘赛事限定款’。”
同时鼓励获奖茶企和参赛茶企,都来销售由宜茶集团统一开发的高质量茶王产品和金奖产品,共同推广宜红工夫茶品牌,让宜红工夫茶在市场上真正“热”起来、“香”起来。
图丨获奖产品展示
会场外的新式茶饮品鉴区内,特调的“红炉雪”宜红奶茶以琥珀色茶汤为底、“上春山”则将宜昌毛尖的鲜爽与鲜奶的绵密交融,以茶韵为骨、奶香为魂,为嘉宾们献上了一场味蕾的双重惊喜。
图丨新式茶饮品鉴区
宜昌市农业农村局三级调研员文中华指出,宜昌市委市政府始终将茶产业公用品牌建设作为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今年4月,熊征宇书记在茶产业政企恳谈会上强调,要以更高站位、更宽视野、更大力度推进品牌建设。此次斗茶大赛正是落实这一要求的生动实践。
他强调,品牌建设需政企协同,以宜茶集团为龙头,行业协会严格执行“五统一”管理,共同打造宜昌、湖北乃至全国的茶叶标杆产品。
图丨宜昌市农业农村局三级调研员文中华
结束语
从以“斗”促精、以“赛”促产到以“合”共赢,首届“宜茶杯”宜红工夫茶斗茶大赛不仅是一场茶事活动,更是传统茶产业向现代化、品牌化、生态化转型的缩影。
宜茶集团作为宜昌茶产业的龙头企业,近年来通过市场化整合的方式,围绕全市“提升绿茶、振兴红茶、发展黑茶、兼顾黄白茶”的发展战略,不断延长茶产业链,提升品牌价值。目前,“宜红工夫茶”品牌价值已达46亿元,一杯茶的产业振兴之路,正悄然开启新的篇章。
图丨茶企代表们为“宜红工夫茶”代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