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茶为礼
书写千年文明密码
”商人重利轻别离,前月浮梁买茶去。“白居易的千古名句,让浮梁茶的美名传颂千年,也见证了浮梁茶在历史长河中的辉煌过往。
近年来,浮梁县茶产业快速发展,取得了显著的工作成效,推动了地方经济的发展和茶文化的传承。浮梁县荣获“千年茶乡”“多彩茶乡——特色魅力茶乡”“古树红茶核心产区”“红茶重点产茶区”“绿茶重点产区”等称号,连续多年获得“全国重点产茶县”称号。“江西浮梁茶文化系统”入选第六批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名录。
浮梁县连续多年举办“浮梁买茶节”系列活动,紧扣“瓷、茶、文、旅”融合发展的特色,展现了浮梁瓷茶一体、茶旅融合的独特魅力,成为外地游客了解浮梁、了解浮梁茶的“第一个窗口”,大大提高了浮梁茶的知名度,推进浮梁茶产业创新发展。同时,也打造了一批集茶叶种植、加工、体验、观光、休闲为一体的茶乡旅游胜地以及一批具有地方特色的茶乡旅游项目,使得游客在欣赏美丽茶园风光的同时,参加丰富的采茶、制茶体验活动,深入了解浮梁茶的历史文化和制作工艺,亲身感受茶叶生产的乐趣,全方位体会浮梁茶的魅力。
浮梁县陆续建立了浮梁天祥号浮梁茶博物馆、浮梁古县衙茶文化博物馆、浮梁贡茶体验馆等茶文化馆,对浮梁茶制作技艺、发展历史等进行了充分的展示宣传。这些场馆不仅丰富了当地的文化景观,更成为展示浮梁茶的深厚历史底蕴与独特文化魅力的重要窗口。
2024年,浮梁县茶园总面积达20.65万亩,茶叶生产总量1.41万吨,较上年增长6.0%,茶产业一产产值11亿元,较上年增长10%,综合产值24亿元。2024年浮梁茶品牌价值达40.22亿元。
近年来,景德镇围绕“瓷”“茶”“戏”三大品牌,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以瓷为媒,不断扩大陶瓷文化世界影响力。2024年,文旅系统获得国家级、省级各项荣誉、奖项共计96项。全市旅游人次初步估算突破6000万人次,增长10.3%,旅游收入753亿元,增长6.3%,“千年瓷都”景德镇日益成为人们向往的“诗和远方”。
以瓷为媒
用“china”讲好“China”故事
2023年10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景德镇市考察调研时指出,“陶瓷是中华瑰宝,是中华文明的重要名片“。作为享誉世界的千年瓷都,景德镇因瓷而生、因瓷而兴,是“海上丝绸之路”的主要起点和重要货源地,自古以来以陶瓷为纽带,将中华文化传播全球,成为中国走向世界、世界认识中国的重要符号,架起各国人民相互了解、增进友谊的重要桥梁,在中外友好交往史上扮演着重要角色。
景德镇市牢记习近平总书记“要建好景德镇国家陶瓷文化传承创新试验区,打造对外交流新平台”“把‘千年瓷都‘这张靓丽的名片擦得更亮”的殷殷嘱托,主动融入“一带一路”建设。持续推进对外交流工作走深走实,全面提升陶瓷文化国际影响力,打造“国家文化交流客厅,国际文化交流名城”,一步一个脚印把习近平总书记擘画的蓝图变为美好现实。
从容自信“走出去”
2024年9月17日,由景德镇市人民政府主办的“天涯共此时——景秀China“文旅宣传推介活动,在历史悠久、文化多元的英国伦敦精彩亮相,为现场观众带来了一场充满东方韵味的文化盛宴。活动既以别样形式演绎了东西方文化的“另一种团圆”,也为进一步向全球推广“入景游”和“景德镇制”陶瓷新品搭建了平台,更好推动境外游客“引进来”、陶瓷产品“走出去”,此外,景德镇还通过精品展陈,讲好景德镇故事,传递好景德镇声音。如先后在保加利亚奥雷沙克国立工艺美术展览中心举办《“远方的气息一从东到东”——中国景德镇与保加利亚特罗阳陶瓷艺术文化交流展》、马来西亚吉隆坡中国文化中心举办“往来的温度”——中国景德镇精品陶瓷展、贝宁中国文化中心举办“茶与瓷:一茶一壶和天下”图片展暨《“一带一路“中的青花瓷与茶器》讲座,荷兰海牙中国文化中心举办《瓷上风景——景德镇当代陶瓷艺术作品展》,在法国巴黎、比利时布鲁塞尔、德国柏林举办“丝路瓷行——中国陶瓷文化欧洲巡展”,在新加坡举办了“丝路瓷行 天工造化”景德镇御窑遗址出土明代瓷器展等,推动中华文化走出去。
持之以恒“练内功”
为了讲好景德镇故事,把“千年瓷都”这张靓丽的名片擦得更亮,景德镇开展导游讲解员千人培训;整合发布近900家文化艺术空间,打造“千馆之城”,推出“探馆、看展、寻宝”旅游产品,实现“一机在手千馆我走”数字化赋能,唱响“满城瓷器千座馆”新文化标识;传承和保护文化遗产,活态传承千年非遗,常态化展示非遗技艺,全年开展数百场非遗展演活动;数字文旅实现创新突破,与省数字文旅集团联合推出《光影载道瓷上中国——走进清代盛世瓷器的数字世界》,参观人次突破20万;“景德镇古陶瓷基因库与数字化平台”已采集2200套、1.2万余件明代官窑标本约30万条基因数据,获2024年文化和旅游数字化创新示范十佳案例;有序推进全域旅游数字化进程,畅游APP实名注册用户已突破478万人,累计提供各项服务2408.2万人次,日均6.58万人次。
开放包容“请进来”
2024年5月,“艺海流金情满赣鄱 内地与港澳文化和旅游界交流活动”为港澳朋友提供了亲历祖国内地变迁、深入了解景德镇文化底蕴与旅游资源的窗口。随着入境游政策的放宽,景德镇作为240小时过境免签城市,迎来了重大机遇。青年汉学家在景德镇玩泥巴、看展览、赏赣剧,沉浸式感受中国传统陶瓷艺术的魅力和文化传承的力量;江西长青国际旅行社携手香港爱的家旅游旅行社,为香港贵宾团一行90人精心打造了“探寻江西”2024冬季大旅行主题活动,90名旅游团员在景德镇逛窑址,体验瓷文化之旅;2025年1月初,十余名国际旅行达人来到景德镇,感受景德镇的陶瓷文化和非遗文化,向世界传递“有瓷儿”的中国年味。
以戏为引
乐平高腔刻画文化力量
在北纬28°42′14″—29°13′14″、东经116°53′36″—117°32′40″,一个叫作“乐平”的县级市近期声名鹊起,引起关注,“古戏台之乡”“赣剧之乡”“江西省历史文化名城”等美誉加身的乐平赣剧,书写了一页又一页的文化篇章。
“喜今日孤王我,八十寿诞举国欢庆……”西方故事、中式舞美、赣剧饶河腔。大幕拉开,赣剧《李迩王》惊艳亮相。这出由江西省乐平市赣剧团创作演出的大戏,改编自莎士比亚著名悲剧《李尔王》,延续了中国戏曲改编外国戏剧的优秀传统,同时结合赣剧本体艺术要求,进行了大胆的地方化、剧种化的转化,形成乐平赣剧对西方经典的再创造。
2025年2月18日,赣剧《李迩王》艺术创新(北京)研讨会18日在中国艺术研究院举办,研讨会在业界引发强烈反响,受到20余家全国主流媒体的高度关注并予以报道,《赣剧〈李迩王〉为西方经典穿上“赣剧外衣”》《赣剧演绎莎翁名著〈李迩王〉带来跨文化融合之美》等报道在全网广泛传播,也让赣剧《李迩王》成功“破圈”,为基层院团赣剧艺术创新探索提供了新的思路与实践样本。
赣剧于2011年入列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其表演风格古朴厚实,亲切逼真。近年来,景德镇不断张扬乐平地域文化个性特征,初步形成了以“乐平戏”为主要表达,儒家文化、古建文化、红色文化、陶瓷文化、民俗文化相辅相成的“一主五辅”的乐平地域文化发展格局,在文化研究保护、创新赓续、整理开发、精品创作、文旅融合、交流开放、人才投入等方面都有新举措、新成效,为实现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坚实的思想基础和强大的文化力量。
文章来源:景德镇文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