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案是反映行业呼声的一种渠道,更是为行业服务的有效途径。2025年,各地“两会”开展期间,中国茶叶流通协会荣誉会长、副会长等多位“两会”代表勇担社会责任,在会上立足各地茶产业发展的实际诉求,以扎实的调研走访和扎根茶业的实践经验积极建言献策。这些精彩的提案反应了行业真实的诉求,也让我们展望到了行业未来的发展方向,让我们来听听代表们怎么说。
湖北省
全国人大代表、湖北省孝感市大悟县新城镇朱湾村党支部书记梁云英:加快形成湖北茶产业“一红、五绿、一黑、一黄”格局
梁云英表示,黄茶可以有效利用夏、秋茶鲜叶资源,延伸产业链条,提升茶产业附加值,能有效发展在家老年人的银发经济,是真正的富民产业,助推大别山革命老区乡村振兴发展。
她建议,湖北省相关部门将大悟黄茶纳入省茶产业链项目新品类试点,加快形成湖北茶产业“一红、五绿、一黑、一黄”的格局。同时,希望在大悟成立湖北省黄茶产业技术研究院,促进焖黄加工工艺创新,衍生品开发等工作。为湖北省黄茶产业发展提供科技支撑,提升湖北黄茶的产量和品质。实现六大茶类全面发展,助力湖北省打造千亿元茶产业链。
湖北省政协委员、中国茶叶流通协会副会长、鑫鼎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何建刚:一片叶子可以成就一个产业、富裕一方百姓,湖北要加快茶品牌矩阵建设,走以茶富民、茶旅融合的发展路
何建刚委员建议,可进一步促进茶旅融合发展。深化茶文化研究,挖掘地域茶文化特色,讲好茶文化故事;积极培育茶旅融合新业态,大力开发茶文化主题游、制茶技艺体验游,以丰富的茶文旅吸引八方游客。同时,要坚持茶产业绿色发展,推行生态茶园种植技术,打造标准化“第一车间”,集成推广绿色防控技术和统防统治服务机制,有效降低茶园化肥农药施用量。要坚持打造湖北茶知名品牌矩阵,持续推广“楚天好”茶省域公共品牌及区域公共品牌,大力扶持龙头企业自主品牌建设。持续开展湖北茶“边疆行”“沿海行”“海外行”活动,合力推动湖北茶享誉全国、走向世界。
湖北省人大代表、中国茶叶流通协会副会长、萧氏茶业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肖勇:坚守兴茶富农,全力促进鄂茶振兴
建议行业主管部门根据茶产业发展中的问题、痛点。按照《湖北省促进茶产业发展条例》加强政府引导、贯彻实施,由相关部门详细制定符合茶产业实际的工作方案,依法完善茶叶种植、药肥管理、加工、贮存、运输、销售等全产业链标准体系,指导茶叶生产经营主体按照标准开展生产经营,提高茶产业整体质量。更好地总结经验教训,发现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从而为进一步完善和优化《条例》,为各级政府落实《条例》支持乡村振兴、产业富民、依法治茶提供有建议探索茶叶生态产品价值实现试点。建议以夷陵区为试点,将茶叶面积转换为生态产品价值,纳入“碳交易”市场或转化为可以直接市场交易的商品价值。
湖北省政协委员、襄阳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主任罗敬东:强化茶资源综合利用,持续壮大富民产业
罗敬东建议,要聚焦聚力,做好茶资源综合利用“大文章”,推动优势产业进一步壮大。要推动茶叶采摘机械化,加大山区特色小型农机开发、推广与应用力度,实现从茶园管理到生产加工全程自动化、智能化;通过茶园流转、订单联结、股份合作等方式,促使茶农与新型经营主体建立利益联结、服务联结关系,推动规模化经营,同时统筹劳务资源,成立专业化的采摘社会化劳务服务队,更好地抢抓农时、提高效率;加快茶企改造升级,以节能增效、绿色环保为重点,大力实施技改项目,提高生产质效,加快茶叶加工集聚区精制拼配中心、快检中心等建设,把牢品质关;强化对夏秋茶资源的综合利用,在新式茶饮、衍生品、副产品等方面加大研发力度,实现跨界融合,提高附加值;建立茶叶企业家人才库和人才成长激励机制,培育优质领军人才,引领龙头企业发展壮大。
湖北省人大代表、十堰市张湾区柏林镇秦家坪村党支部书记余盛林:打响十堰自己的茶品牌
余盛林认为政府工作报告指出的“要千方百计推动农业增效益、农村增活力、农民增收入”,特别切合农村实际、符合农民愿望。他表示,回去后将认真学习好、宣传好、贯彻好这次大会的精神,带领全村党员群众加倍努力,壮大茶叶产业,发展林下经济,进一步把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
余盛林还希望借助更多政策扶持,进一步打响十堰自己的茶品牌。由于十堰全部是高山地区,目前对于茶园的整体管护和产量方面,其实还有进步的空间,十堰有很多茶叶集中的乡镇,希望产业强镇项目可以更多落地在十堰的这些乡镇,来打造示范基地,提高茶园的产量产值。
湖北省人大代表、恩施州公共检验检测中心硒标准研究所所长廖美林:赋能恩施硒茶产业发展
硒茶作为恩施硒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有着巨大的发展潜力和市场前景,针对恩施硒茶产业,廖美林提出两点建议。
一是品牌推广,希望省里能在重大国事活动、赛事活动中积极推介恩施硒茶,通过这些高规格的平台,让更多人了解和认识恩施硒茶,进一步提高其品牌知名度和市场影响力;二是科技创新,建议加大对硒茶产业的科技投入,一方面注重茶叶加工提取物的研发,提升产品附加值,另一方面加强高素质茶农的培训,培养一批懂技术、会管理、善经营的新型茶农,为硒茶产业的高质量发展提供人才支撑,希望湖北省在这两个方面给予支持。
湖北省人大代表湖北恩施学院硒茶学院院长、湖北省三八红旗手标兵何洁:培养茶产业人才,促进就业增收
何洁表示政府工作报告催人奋进,鼓舞人心。其将紧紧围绕报告中提出的“深入实施‘才聚荆楚’‘技兴荆楚’工程”,立足恩施州“土、硒、茶、凉、绿”特色优势,大力支持高校毕业生、脱贫人口、退役军人等重点群体就业,培养茶产业人才,进而更为有效地促进充分就业、增加群众收入。在保障和改善民生上用心用力,持续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
湖南省
湖南省政协委员、益阳市人民政府副市长、民盟益阳市委会主委邓曙光:推进湖南省文旅产业与茶产业融合发展
湖南是茶业大省,也是文旅大省。茶、旅应当深度融合、双向赋能。邓曙光建议推进湖南省文旅产业与茶产业融合发展。
一是建立茶文旅融合发展统筹协调机制。建议湖南省文旅厅牵头,进一步强化相关省直部门和各市州的统筹协调,明确将茶文旅融合发展作为文旅产业发展重要板块,加快制定茶文旅融合发展工作目标和推进路径,为文旅产业与茶产业深度融合强化指引,畅通“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转化新通道。二是编制全省茶文旅融合发展专项规划。建议湖南省文旅厅牵头统筹,湖南省自然资源厅和湖南省农业农村厅积极参与,整合专业力量,委托权威的专业规划机构立足全省实际,统筹茶业资源、土地要素、重点项目、基础设施、人才保障等,高起点编制茶文旅融合发展专项规划,或在“十五五”相关规划中作为重要板块进行谋划布局,打造茶文旅融合发展政策空间。三是探索茶文旅融合发展项目用地新模式。建议湖南省自然资源厅牵头,积极推动农业“标准地”、林业“标准地”改革,创新点状用地、闲置用地以及临时用地等方式,支持茶园交通、茶主题民宿等茶文旅融合项目的建设用地需求,并纳入全省规划“一盘棋”“一张图”。
湖南省政协委员、中国茶叶流通协会副会长、湖南省茶业协会会长、湖南省茶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周重旺:茶产业是实现乡村振兴的一条重要路径
周重旺指出,茶叶已成为兼具文化属性、社交属性的消费品,茶产业市场前景广阔。并强调发展茶产业是实现乡村振兴的一条重要路径,但农业经营主体普遍面临发展资金不足的问题。
他建议:一、加强对农业经营主体的融资政策支持,将土地承包权、经营权等纳入融资担保抵押范围。二、给予政策支持和更多信用贷款支持,以激发农业企业创新活力。三、加大贴息支持力度,完善金融服务,提高信贷额度,降低贷款利率,降低农业经营主体融资门槛和利息负担。
湖南省人大代表、湖南乾坤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刘超:让张家界莓茶“走出去”,把全世界客人“引进来”
2024年,张家界入境游火爆“出圈”。刘超认为,这对莓茶产业来说是一个难得的发展机遇,应以此为契机,在亮出张家界绝版山水的同时,推动张家界莓茶“走出去”,让茶香引来更多全世界的客人。
为此,刘超呼吁各级各相关部门一如既往支持张家界莓茶产业发展,加大对莓茶产区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加强科技研发与人才培养,推动品牌打造,创新开展营销,让世界各地更多的游客爱上赏张家界美景、品张家界莓茶。
湖南省政协委员、湖南商务职业技术学院院长李定珍:推动湖南茶叶全产业链高质量发展
茶叶产业是湖南省十大优势特色千亿产业之一。在李定珍看来,首先应进一步加强茶园建设,优化茶树品种结构。她建议,加强茶树品种选育和推广工作,建立茶树品种资源库,引进和培育适合湖南自然条件的优良品种;鼓励茶农和茶叶企业开展品种更新换代,提高茶叶品质的稳定性和可持续性。
李定珍还提出,利用湖南省茶业集团、湖南农业大学、湖南商务职业技术学院以及相关企业、高职院校联合组建的全国茶产业链行业产教融合行业共同体,共同培养茶产业链急需的高技术技能人才,支撑茶产业全链条的高质量发展。
湖南省政协委员、桂东县蓝老爹茶业开发有限公司总经理蓝利丽:探索茶旅融合,带领乡亲致富
桂东县的高海拔除了生产出好茶叶,也为当地提供了优秀的避暑资源。为提高产业价值,蓝利丽计划将桂东县的“凉资源”和畲族文化魅力结合,在夏季将茶文化和乡村旅游结合起来,提高品牌知名度,带动当地旅游服务业,为群众增收。
为此,蓝利丽带来了《关于加快桂遂兴高速公路规划建设》的提案,表示希望在高速建成后,打通物流渠道,让偏远山区的优质农副产品更快送到消费者手中,为桂东文旅注入新的活力。她将继续做好茶旅融合文章,带领乡亲们走上乡村振兴致富路。
湖南省人大代表、湖南古楼雪峰云雾茶有限公司董事长肖冬红:水资源保护与治理工作
湖南省人大代表、湖南古楼雪峰云雾茶有限公司董事长肖冬红关注水资源保护与治理工作,她建议:1.将洞口县古楼河治理列为省水利厅2025年中小河流治理建设项目,通过加固堤防、河道清淤等措施,提升古楼河应对洪涝灾害和防控风险能力。2.将河流治理与美丽乡村建设相结合,改善河流生态环境,推动区域景观提升,助力乡村振兴和文旅发展。
湖南省政协委员、古丈县政协党组书记、主席宋祖林:讲好湘西茶故事 解锁湘西“茶密码”
宋祖林提出,科技创新是茶产业发展的核心驱动力。在经营主体方面,他提出壮大龙头企业,通过整合资源和兼并重组,打造一批具有强大竞争力和市场占有率的茶产业领军企业。同时,支持茶企改造升级生产线,提升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进一步做强湘西茶品质。深入挖掘和传承湘西悠久的茶文化,讲好茶故事,传播茶文化。推进业态融合,拓展茶叶的多用途和市场。他建议从喝茶、饮茶、吃茶、用茶、玩茶、事茶等多个方面进行深入开发,推动茶产业与旅游、文化、互联网等产业的深度融合,打造完整的茶产业体系,实现茶产业的多元化发展。应加大品牌保护和推广力度。
广东省
广东省政协委员、潮州市总商会副会长蓝泽敏:助力百千万工程,促进广东省茶产业提速发展
蓝泽敏建议加强质量监管与标准化建设,“政府职能部门加强茶叶质量监管,严格落实农产品质量安全法规,推进标准化种植和加工;建立茶叶质量标准体系,强化质量监测与风险防控,确保茶叶产品安全,提升广东茶产业的竞争力和品牌影响力。”蓝泽敏提到要加大科技创新投入与人才培养的力度,增加茶产业科技研发投入,推动茶叶装备升级,加强茶叶基因组的研发。同时重视人才培养,完善茶产业相关专业教育,深化产教融合,为茶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的人才保障。
关于如何促进产业链协同与区域合作,蓝泽敏认为应强化茶产业链各环节间的协同合作,推动跨市、跨县茶产业集群建设。同时加强区域间的优势互补,实现资源共享与优化配置,共同提升广东茶产业的综合竞争力。通过加强品牌建设,培育支持数个单丛(枞)茶和英红九号代表性品牌,让消费者购买时有明确的目标产品,而且买得放心。
广东省政协委员、清远市知联会副会长陈维靖:让“绿叶子”成为农民手中的“钱票子”
陈维靖认为,茶产业在广东省乡村振兴和“百千万工程”中可以进一步做大做强,发挥更大作用。为此,他建议设立广东茶产业发展专项基金,支持打造一批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广东茶产业品牌,制定严格的品牌使用标准,加强区域公用品牌建设,推动地域品牌价值的持续提升;同时延伸广东茶产业链条,以创新思维丰富产品供给,跨界合作打造爆款茶饮,创造更多消费场景。
广东省政协委员、华南农业大学食品学院教授黄苇:打造全链条产业体系
小小一罐茶叶背后有哪些产业转型秘诀?“世界茶叶看中国,中国茶贸看广州。广州茶叶贸易历史悠久,有庞大的消费市场。”黄苇在调研中发现,广州茶产业发展结构体系、上下游链条衔接等有待进一步优化,建议加速茶产业提质升级,从传统商贸向现代商贸转型,打造涵盖交易、仓储、集散、研发、孵化、品级认证等全链条产业体系。
广西省
广西壮族自治区人大代表、梧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六堡茶制作技艺传承人石云霞:打造特色商业圈,助推经济高质量发展
日前,梧州六堡茶荣获“2024中国茶叶区域公用品牌文化力TOP10”,以指数分820.50的高分位列全国第四。这一成绩背后,离不开政府的推动。据悉,梧州相关部门积极参加中国茶业经济年会等国内重大茶事活动,大力推动六堡茶产业深度融入“一带一路”共建发展,不断把梧州六堡茶推向更广阔的国际市场。
“由于近年来,六堡茶产业发展迅速,知名度越来越高,外地来到六堡茶核心产区的茶友和客商也逐渐增多,这是一个很好的势头。”石云霞表示今年其带来的建议是关于支持六堡茶的核心产区——梧州市苍梧县打造一个具有特色的六堡茶商业圈。一个良好的商贸基础设施能够促进商业圈多元化发展,能够为不同类型的商业形态提供支持,有利于经济的高质量发展。
广西壮族自治区政协委员、致公党梧州市委会主委、梧州市民政局局长黄继宗:下好茶产业发展“制胜棋”,擦亮“桂品出乡”新名片
“十四五”以来,广西大力推动打造千亿元茶产业,逐步形成以广西六堡茶、横州茉莉花茶为引擎,多种特色优势茶产业协同发展的格局,以其为基础,广西以多措并举做好“茶”文章,赋能乡村振兴。
为谋得进一步发展,黄继宗提出,应由自治区有关部门牵头,以“茶科技+”“茶文化+”“茶合作+”的模式,发展桂茶新产品、新业态、新模式,加大宣传推介力度,延长六堡茶全产业链条,推动我区东西部联动发展,拓展六堡茶海外销售渠道,让六堡茶产业成为创新驱动广西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有利“棋点”。
广西壮族自治区人大代表、梧州市苍梧县委副书记、县长孔斌:推动六堡茶成为广西千亿元桂茶产业的领头茶
据悉,广西梧州市茶园面积从2019年10万余亩发展到如今的突破30万亩“大关”,六堡茶年产量从1.7万吨增至约3万吨,综合产值从过去的不足70亿元到现在已超160亿元,梧州六堡茶的茶园面积、年产量、综合产值实现“三增长”。
孔斌指出,为促进六堡茶产业的升级,一方面是要进一步加快新县城建设,以完善茶产业载体。另一方面,要打好县域经济转型发展攻坚战,进一步加快打造现代产业的转型升级。同时,充分利用好六堡茶资源优势,积极的培育茶产业的新赛道,构建茶+文旅全产业链发展的新格局,逐步实现茶产业和文化产业以及旅游产业全方位深层次的融合来提高效益,进一步推动六堡茶成为广西千亿元桂茶产业的领头茶。
河南省
郑州市人大代表、中国茶叶流通协会常务理事、河南国香茶城董事长姬霞敏:打造中原茶文化消费中心
姬霞敏代表表示,郑州市地处优越,交通位置便利,人口消费基数大,也是南茶北销的集散地,打造中原茶文化消费中心和中原茶仓储的中心。希望政府多在茶文化给予相关企业一些支持力度,关注茶行业的发展,宣传茶文化节。